作為西安抗震支架廠家,本次給大家分享的是關于抗震支架的減隔震技術原理。減隔震技術就是利用結構地震響應這種性質,通過延長結構周期和提高阻尼達到減輕地震作用的目的。
在建筑物和基礎之間,設置一種特殊裝置把建筑物和地面分開,隔離地震能量向建筑物傳遞,減輕地震災害。這就是隔震建筑。對于地震作用,傳統(tǒng)結構設計采用的對策是“抗震”,即主要考慮如何為結構提供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。一般來說,通過正確的“抗震”設計可以保證結構結構的安全,防止結構整體破壞或倒塌,然而,結構構件的損傷卻無法避免。在某些情況下,靠結構自身來抵抗地震左右的作用顯得非常困難,同時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。因此,我們需要尋求更有效的抗震手段,如基于減隔震裝置的結構控制技術等。
結構控制技術的應用,不僅可以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,還可以節(jié)省造價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是解決實際結構抗震問題的有效途徑,對于建筑結構,目前發(fā)展相對成熟、實際應用較為廣泛的是減隔震技術。減隔震技術是一種簡便、經(jīng)濟、有效的工程抗震手段。
通過地震時的加速度反應譜(圖1)與位移反應譜(圖2)可以清楚的反應出不同阻尼下,加速度和位移隨著地震周期的變化規(guī)律,當延長結構周期,增加結構阻尼可有效降低地震時的加速度和位移響應。減隔震技術就是利用結構地震響應這種性質,通過延長結構周期和提高阻尼達到減輕地震作用的目的。
抗震支架隔震原理:在建筑物底部裝上隔震系統(tǒng),可產生類似滑板效果,將結構體的晃動轉化為隔震系統(tǒng)橫向位移,從而隔離大部分地震能量。